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認識多元性別,尊重彼此差異,以開放的心胸平等對待互相信賴

Recent

數據載入中...

人間摯愛有情有義

 

§§  人間摯愛,有情有義!─兩性平等教育 §§
一、概說
「人類自出生以來,就具有不可侵犯的自由平等權利。」─天賦人權。
    自盤古開天或創世紀以來,這個世界、這個社會或這個家就存在著兩性─「男和女」,而這每一個男
或女,也都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個體,也都與生皆擁有平等的基本人權。它超越任何法律、意識型態及國家,
是不分種族與社會,更不容以任何手段或形式加以限制和歧視的。
(一)兩性關係的意義與形成
1、什麼是兩性關係?
兩性關係就是男女雙方在生活世界中,經由交互作用而產生的價值觀念與行為型態。其建構之要素包含:
(1)男女雙方。
(2)生活世界。
(3)交互作用。
(4)價值觀念。
2、兩性關係如何形成?
(1)從鉅觀面的歷程
      ◎  兩性關係是由性別角色分工而來。
◎  兩性關係是由社會建構而成。
(2)從微觀面的歷程
      ◎  兩性關係是由個體選擇而來。
◎  兩性關係是由男女互動而來。
3、兩性關係形成的途徑
(1)家庭教育:父母的身教、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、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等。
(2)學校教育:教育機會、師生互動、教科書內容、課程設計、非正式課程、潛 在課程、…等等。
(3)社會教育:文化風俗習慣、法律、大眾媒體及廣告、…等等。
(二)兩性在生理上的差異
1、兩性在生理上絕對的差異
分 類 女 性 男 性
基因 染色體(XX) 染色體(XY)
性器官 卵巢 輸卵管
陰道 陰蒂 睪丸 輸精管
陰莖
第二性徵 乳房膨大 乳房平坦
喉結
內分泌 女性荷爾蒙 男性荷爾蒙2、兩性在生理上相對的差異
(1)男、女性的平均身高,男性較高。
(2)男、女性的平均體重,男性較重。
(3)男、女性的肌肉力量,男性較大。
(4)各年齡層的存活率,女性比男性高。
(5)存活壽命女性比男性來得長。
(三)兩性在心理及行為上的差異
1、女性比較心細;男性比較粗心。
2、女性比較文靜;男性比較好動(好冒險)。
3、女性比較柔順;男性比較富攻擊性。
4、女性語言能力較佳;男性空間能力較佳。
5、女性重視感情連繫與家庭;男性重視社會成就與地位。
以上兩性在心裡與行為上的差異,都是相對性的差異,不是絕對性的差異;請深入思考這些差異的根源為
何?
(四)兩性平等教育的現況
民主、平等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指標之一。綜觀世界各國民情,由於存在男女生理先天性的差異,絕大多數
國家和社會,普遍存有著「男尊女卑」的事實和現象,我們國家更背負著千年傳統「重男輕女」的固著觀
念。解嚴後的我國教育,在民意及教育改革的呼聲中,總算鬆綁開放了一些許的空間,注入了多元文化的
活水。於是,源自人類人權基本需求,或來自法律平等權的保障,或來自兩性彼此間的互動、溝通和省思,
往昔角色的刻板、扮演、地位、威權及價值觀,受到各方的質疑、批判、解放、建構等嚴苛的考驗和衝擊。
即將跨入二十一世紀的門檻前夕,面對當前社會變遷的急劇和多元價值的充斥混淆,媒體科技的發達和傳
播資訊的更自由、迅速、開放,致使維繫人心的道德規範萎靡式微;再加上歐美六十年代性解放的遺毒影
響,青少年的性觀念更開放、性好奇更增加、性行為更頻雜..,社會性案件、性騷擾、家庭性暴力.到
處像野火般蔓延,兩性之間的關係也被誤導、誤解和誤教。
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為落實本市各級學校兩性平等觀念,業已於八十五年元月成立「台北市推展兩性教育及
性教育委員會」,並設置教材發展組;師資培訓組;性騷擾暨性侵害防治教育組;家庭暴力防治教育組等
四小組,積極而有系統的推展兩性平等教育,期許落實成效,並紮根開花。
八十六年三月,教育部亦回應強大的民意,成立「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」,分成課程與教材;師資培訓與
教學教法;校園安全、申報與危機處理;研究發展、資料蒐集與評估;宣導、社會與親職教育等五個工作
小組運作,規劃出長期及年度的工作計畫,更期盼透過積極的推動,儘速有效地彌補過去教育中在此方面
的空白。
(五)兩性平等教育的意涵
「兩性平等教育」其意涵即為透過教育的歷程,闡揚基本人權的觀念,促使兩性能在性別的基礎上免於被
歧視,而獲有教育均等的平等機會。
也就是說,要讓每一個學生學習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的道理,能從基本的自愛而後愛人,能從個人潛
能的充分發展,進而能欣賞他人的表現和同享社會環境資源,以建構兩性互尊互重與平等喜樂的和諧社
會。
引申之,「兩性平等教育」有三層意義─其一:並不能因性別、國籍、種族、膚色、政見、財產的不同而有差別待遇或受到不當的限制與歧視。
其二:並不意味任何事均由男女兩性各分一半,各享其利,各負其責。
其三:要突破性別角色刻板印象,創造兩性和諧的環境,建立互尊、互重、互諒﹑互助的和諧社會。
從今天的教育,可以預測明天的社會遠景。經由教育的引導,是成本最小 ,收效最大,影響最為深遠的。
在教育工作崗位盡心盡力的教師們,亦應能本著教育的良知,發皇教育的愛,匯通家庭、學校、社會的資
源,共同營造出充滿平等、和諧、尊重,發揚人性光輝的二十一世紀生活願景!
資料來源:台北市政府性別教育網站」
瀏覽數